近日,一位宝妈路过杭千高速建德航头收费站,因为宝宝哭闹她急需热水冲奶粉。当她说出“150”开水的要求时,工作人员胡新辉不仅秒懂,确认是给宝宝用的水后,他还小心翼翼地边倒边看刻度,保证水温合适、水量正好。网友们纷纷为此点赞:“不仅是优秀的工作人员,肯定也是优秀的爸爸”“150毫升的水,体现的是100分服务的心”。
一气呵成的动作,心细热情的表现,尤其是“秒懂”与“小心翼翼”的细节,都透着一份真心与真诚。这位高速工作人员不仅帮助了那位宝妈,为幼小的生命送去恰如其分的抚慰,也把很多人给暖到了。孟子那句“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,在这小小的收费站窗口找到了最鲜活的当代注脚。
类似的温暖一刻在杭千高速其实很常见。就在前几天,杭千高速富阳收费站的工作人员就救助过一位突发疾病的司机,他一边拨打120急救电话,一边联系物流公司说明情况,为司机争取宝贵救治时间。上个月,也是在这里,一位工作人员为途经车辆上的孩子灌温水,她不仅叮嘱同事注意水温,还让车辆去前面安全地带等候,最后工作人员将装好温水的水杯送到孩子家长手里……
这些温暖一刻已成为杭千高速公共服务的加分项,他们的举动传递着朴素情感与正向价值。这些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论其实并不高深复杂:从人的角度出发,看得见人的需求,做到设身处地、推己及人,用实际行动去回应合理需求,向对待家人朋友一样去对待服务对象,一言一行都充满人情味。服务者能超越岗位角色的限定,回归“人”的本位去思考与行动,服务便自然流淌出真诚的暖意。
展开剩余30%有一种服务叫做将心比心、以心换心。可贵的是,这种责任与服务正在走向精准化、规范化和机制化。早在两年前,杭千高速围绕货车司机的急难愁盼,创新推出包括入口货车货物捆扎服务、增加货车停车位等8条暖心举措;针对普通客车司乘,杭千高速也推出诸如24小时便民服务箱等多项“轻量化”服务,司机可向工作人员说明需求后免费取用……
把群众装在心里,想群众之所想,急群众之所急,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,“以人为本”不再只是一句口号,更是不经意却足够动人的行动。倘若每个岗位都能在制度框架内散发这些温度,每一次服务都能成为传递善意的温暖驿站,社会文明就会更可触、可感。
发布于:浙江省